原研哉 & 保羅‧蘭德 Paul Rand 1914~1996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對談的「為什麼設計」,書中是以兩人對談的方式,提出對設計的看法。原研哉先生1958年出生,目前算是日本新一代的設計接班人,活躍於世界設計舞台,他所策展的「RE-DESIGN」、「HAPTIC」、「SENSEWARE」是以揭露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與設計的交叉點為主軸。阿部小姐1962年生於東京,是長期定居歐洲的建築設計師,以工業設計、織品設計獲多項國際大獎。 書中多次談到「職人」一詞,從兩人的成長背景來看,在不同文化生活,依然深受日本早期「職人」對他們的影響。阿部小姐在義大利鄉間與「老職人」一起開辦的工作坊,也讓原先生想到他對「職人」的尊敬向來不變,由一問一答的對談中去理解他們心裡對設計的願景。 書中提到一件有趣的創意,在英國街頭販賣的「彩色OK繃」,原因不是流行,而是要創造一款世界各色人種都能接受的商品設計。在亞洲的黃種人,只需要膚色一種就可,這就是一種文化型的商品設計,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的。 Paul Rand 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設計是什麼?」,巧的是兩本書都在談「設計是什麼」、「什麼是設計」。Paul Rand這本是他在1995年受邀於亞利桑那大學講課的摘錄,「設計就是關係。設計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書中有很多精簡的觀念,句句都是那麼精準,所以才有資格被喻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光在這本書上就列出了128本的參考書目。 兩本都談「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的論調來看,Paul Rand先生重視的是問題定義背後的意思,必需先搞清楚邏輯,先弄清楚「我要怎麼做,而不是我要做什麼」。原先生與阿部對談較從自身的生活(文化)情感為出發,其中有許多日本當地文化,非我們能懂,看起來有些許吃力,如真要比較,只能說 :「小我」跟「大我」的設計差別。 原研哉在書中有一段特地給台灣讀者的序言:「世界被重新啓動,這告訴我們,別再只是製造生產以錢滾錢,因為一味地追求金錢,無法獲得更富裕,未來仍會隨著創造與身邊相關的具體環境而不製造虛擬的東西,正是造就經濟文化的基礎。」包浩斯也倡導技職的重要性,反觀身邊的設計師或得獎作品,似乎以得獎為職志,不能說這想法不對,但應該有更為基礎與初衷的本質要重新咀嚼反思。 我自己----- 年輕時在職場上,曾有前輩對我說:「燒香遇貴人、點煙問職人,平日人緣態度好,人家就願意牽成你,遇到問題時,低身點根香煙請教師傅。」 出社會慢慢體會到,「向人學、向物學、向書學」的重要,但有時並非隨時找得到可問的對象,平日裡再多的貴人,不如自身學藝變職人。 技職傳承的脫序是台灣設計界現階段很嚴重的一個困境,有鑒於技職傳承與設計實務的重要性,我也從學校教書的多年經驗摸索出一些技職傳承的方式,除了自己已出版五本設計相關書籍外,目前在台灣也邀集設計相關產業的達人共同開立課程「設技學堂」。 設技學堂,技術與技藝,歸零再定義。 一個細節是一個點, 兩個點連成一條線, 三條線成為一個面, 設計師所有的想像開始馳騁其中。 但馬兒也可能失控脫軌…… 因為面崩壞了,線斷裂了, 原來都是基礎點的不足。 基礎功是老生常談,卻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技術與技藝,人人相傳承, 歸零建構與自我定義。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