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常(?—约1281),南宋画家。僧,号牧谿,祥符县(今河南开封)人,薜居下(乾德初兵部侍郎)之后,宣和间在长沙出家,南宋理宗、度宗时为临安(今杭州)长庆寺僧,与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同为径山无准禅师(1178—1249)之法嗣。性英爽,嗜酒。正义爱国,敢于语伤奸相贾似道,遭追捕后,避祸于绍兴丘氏家。至元朝,在天台山万年寺圆寂。法常既是位佛教阐扬者,又是位天才画家。工山水、佛像、人物、龙虎、猿鹤、禽鸟、树石、芦雁等,皆能随笔写成,极有生决心书,墨法蕴藉,幽淡含蓄,形简神完,回味无穷。他继承发扬了石恪、梁楷之水墨简笔法,对沈周、徐渭、八大、“扬州八怪”等均有影响。虽在生时受冷遇,却开后世文士禅僧墨戏之先河,并对日本水墨画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 传世作品有《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现均藏日本京都大德寺;《潇湘八景》中四景图系日本足利义满(1358—1408)旧藏;《写生蔬果图》卷藏故宫博物院;《花果翎毛图》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绘白衣观音端坐于溪边的岩石上,神态端庄,作冥思状。旁置净水瓶,身后为石崖,长有垂草野竹,间有淡淡的烟岚。人物衣纹用淡墨,圆润流畅;岩石用披麻皴,用笔秀逸,画面清幽静穆,很好地表现了此画的主题。画幅的左下方署“蜀僧法常谨制”,钤“牧溪”朱文印。此图与《猿》、《鹤》二图为三幅一套。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