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其绘画表现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倘若想在印象派绘画中寻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远看。但印象派绘画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胧和色彩变化的微妙。干草堆,它的光影效果做的非常漂亮,实际上它是一个色彩印象,乍看上去,这仿佛是一个五岁小孩儿的信笔涂鸦。没有细部.不代表那真的是涂鸦!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 其实《干草堆》这一主题早在1888年时就已被想到。这种景物只有秋季才有。于是他从秋天一直画到翌年初春,不断观察其光的变化。前后一共画了24幅。既有单幅的,也有成组的。角度也都不同,表现在不同时辰和不同光线的变化下的草垛形象。画面看似单调,面对几堆干草堆,画家却产生了深厚的色彩感情。开始他以为用两块画布去画这堆干草堆就可以了,一块阴天用,一块晴天用。可是,由于光线在草垛上不断变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家取新的画布。他之所以如此热中于这个物体上的光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要记录“某一特定自然景色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去描绘一幅笼统性的风景画。“从莫奈画《干草堆》,看出了印象派画家的整个作画灵感的源泉,即光色的变幻激发了他的艺术热情。他曾对友人写信说:“太阳落下得那么快,我追不上它。” 在画中,光与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调互衬显得十分动人。天际,淡淡的鹅黄色映着轻盈的白色,连绵起伏的群山被涂上了紫色,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山势的不平与凹凸,就在两种颜色的互衬中体现了出来。山的右边是稍浓些的紫色,左边则是浅一点的紫色,两种颜色的对比,表现了光芒照耀群峰的不同。 山前是几棵树和几座农舍。树画得很简单,一小块橙黄色下面有一根淡紫色的树干。房舍则是梅红色的瓦,灰紫色的墙。在阳光下,房舍的墙上影映出一点点金黄。这一切,看上去并不很清晰,像一股紫色的烟,但是这朦胧的景观让我记忆深刻。 近处,是一片金黄色的田野。田野在阳光下分出很多种颜色,金黄,鹅黄,微白……田野中矗立着一个干草堆。草垛在光芒下有很多很多的变化。草垛的尖顶是一片金黄,侧面是稍淡的鹅黄,背面是半紫半黄、半明半暗。草垛下半部分是浓浓的橙黄。大草垛在地上投下了一个椭圆的阴影,紫色的影子衬在黄草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作为印象派创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别喜欢画光,甚至是终其一生都在找体现光之美、空气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画家都喜欢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画笔记载下来。就像这幅画《干草堆》。在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刹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样的?默奈通过自己细致地观察,画下的这些物体的变化。他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因为光是主角。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