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卢湾区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1期1号楼前的喷泉处,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顾传熙教授的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包袱底儿”序幕。原来这是一次包装传播专业的毕业展。
在这场为期六天的毕业展中,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莅临了现场,对项目制教学的新成果表示高度赞扬,并肯定了上海视觉艺术学深化设计教育改革的举措。一场仅为26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市领导赞许,而且还获得了设计届同行的赞扬。更为让观者惊异的是,前来参观的不仅是设计界的同仁、商界的人士还有更多的年轻市民和学生。
正印证了顾教授所说的“这是关于中国设计未来的宏伟叙事。中国设计教育曾经的无力感与无所适从正悄无声息地退居幕后。我们寻求的改变,正发生在这一刻,它将会成为中国未来设计的叙事结构。”
孤芳自赏的毕业设计展 诚然,设计殊于纯粹艺术,是服务于生活的。综观设计类院校的毕业作品展,大都以概念取胜,赢得导师和评委的好评,然而就是市场而言,要考虑投产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工艺、材料、成本、需求等可能性。这样学生“四年磨一剑”的作品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完全成了艺术创作,很难得到现实的转化,沦为大家孤芳自赏的内部展。 设计展谁有发言权 从设计作品评价的角度说,设计的产品是为民所用的。古有“老妪能解白居易”,今天就该有具有人性化导向的设计作品,苹果之所以风靡世界,就是源于其简单、智能、易操作的界面,所以评价设计作品的是用户、是社会、是市场。
打破设计专业壁垒 既然设计展上最有发言权的是企业的需求,如果设计展不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进行展览,而是向公共艺术或是产品推介会一样走进公共领域,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作者的作品得到更多的改进意见或被企业看中解决了工作出路,还在策展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设计师。这样的公共交流,完成了作者的“秀”,受益的不仅只是作者本人,还有受众,即普通的市民。
西方的美育遥遥领先于我们,毕业设计展进市中心可以让普通市民见识到中国设计的未来,不断的培养中国本土的品牌意识,鉴证青年的创造力,同时也补充了缺失的审美眼光和情趣。当然,毕业设计展可以进驻到市中心展示,这必然要求设计教育的彻底改革,培养一批懂设计、更懂市场的教师,敢为天下先。
据悉,“包袱底儿”毕业设计展采用项目制模式,让学生在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接受挑战,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来设计,最后才赢得了社会的掌声。由于人流量大,采取“十人进、十人出”的战略、延长观展时间都说明了毕业设计展可以不必成为学校的内部展,而完全可以走入社会,让外溢效应造福市场、造福受众。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