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使徒》是丢勒于1526年完成的一件油画作品,这件作品完成之后的两年丢勒便去世了,因此《四使徒》便成为了丢勒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丢勒完成这件作品后,将其赠给了纽伦堡市参议会。 《四使徒》是丢勒晚年创作中的成功之作。这幅油画不仅体现了丢勒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蕴含着他对宗教改革的鲜明态度。全画是在两块狭长木板上完成的,左边一块,画的是约翰与彼得;右边一块,画的是保罗与马可。4个人都是《圣经》传说中的著名人物。他们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严,或双目犀利,或举止收敛,他们代表着4种典型的性格。丢勒创作此画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和捍卫真理的保卫者,同时通过正面理想形象,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胆奔放的笔触,沉郁浓烈的色彩,凝聚着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征,是丢勒晚年在油画技法上的革新。 《四使徒》是一幅双联画,由两个画面组成,每个画面为215厘米×76厘米,左边画面描绘的是身穿绿色内衣红色外袍、手拿经书的年轻约翰以及身穿蓝色外袍、手拿金钥匙的彼得,右边画面描绘的是身穿米灰色外袍、手捧经书并拿利剑的保罗以及露出机警眼神的马可。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服饰、道具和面部神情鲜明生动地刻画出来,其中约翰属于胆汁质性格,彼得属于粘液质性格,马可属于多血质性格,而保罗则属于胆汁质性格。约翰的红色袍子传递出一种热情和乐观,保罗的米灰色袍子则给人以冷静和思虑的感觉。两人的袍子露在外面,显得宽松,让人感到达观而坦荡。这件作品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丢勒高超的写实功力,成为德国艺术的写实风格与意大利艺术的典型塑造的完美结合。丢勒在这幅画的下部写了题词:“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愿所有执政者时刻戒备,别把谬言视作神谕,因为上帝从不给自己的话增减只字。为此,我希望大家聆听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劝告。”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丢勒借着绘画在向世人传递神的话语和真理,这足以透露出他深彻而诚挚的宗教情怀。 若是没有对基督信仰的深厚体悟和理解以及对世人和时代的关怀,丢勒是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这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的。通过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丢勒生活的年代正是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年代。而丢勒与路德虽然未曾见过面,但亦有着相当程度的通信,对于路德的宗教思想,丢勒是有着深入的了解的。在路德发起宗教改革之前,丢勒就已经凭其艺术造诣而享有盛名了。在宗教改革之初,丢勒也与其挚友维利巴德·匹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和拉扎鲁斯·斯宾格勒(Lazarus Spengler)一起成为了路德的支持者,并与他们一起参加1517年成立的路德小组(SodalitasMartini-ana)。丢勒在1520年写给好友斯帕拉丁的信中,感谢他把路德的作品赠送给自己,并提到:“如果上帝能让我亲自见到马丁·路德,我一定会把他铭刻在铜版上,作为对这位帮助我战胜了巨大恐惧的基督徒的永恒纪念。”在丢勒于1528年去世之前,他收藏了此前路德出版的所有作品,其中部分由萨克森选帝侯的宫廷秘书斯帕拉丁(George Spalatin)所赠。 在作品《四使徒》中,每个人物的脚下都配有一段圣经文字,英国艺术史家威廉·马丁·康韦(William Martin Conway)通过考证认为,这些经文明显来自路德在1521年翻译的德语版《新约》。可见,丢勒在神学知识和思想上是深受马丁·路德的影响的,除此之外,丢勒还对文学、科学等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并在晚年1525年之后致力于美术理论的研究,写成了《测量指南》《比例论》《城防指南》等著作。这些足以表明,丢勒的艺术创作绝对离不开自身的神学修养及其信仰情怀。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