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纸张及特性,印刷常用规格尺寸 常用纸张及特性,印刷常用规格尺寸 黑版压印 标准色 自翻版拼版 一.常用纸张及特性: 1.铜版纸:最常用纸张,表面光泽好,适合各种色彩效果。 2.无光铜:常用纸,表面无光泽,适合文字较多或空白较多的印件, 视觉柔和。应避免用大底色,否则失去了无光效果,而且印后不容易干燥。 3.单铜: 卡纸类,正面质地同铜版纸,适合表现色彩,背面同胶版纸,适合专色或文字。适合印制包装盒、POP和各种卡片。 4.胶版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或专色,除非特别需要, 不适合印刷彩色照片,因色彩和层次都跟铜版纸不一样, 色彩灰暗,无光泽。 5.特种纸:又称艺术纸,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特种纸上印四色图,颜色和层次都要受到影响,最好选用颜色鲜艳、色调明快的图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大底色,一方面失去了特种纸的纹理效果,另一方面也不易干燥。 二.印刷常用规格尺寸: 全开纸 对开成品 4开成品 8开成品 16K成品 32K成品 大度 889x1194 860x580 420x580 420x285 210x285 210x140 正度 787x1092 760x520 370x520 370x260 185x260 185x130 1.国际标准A4尺寸为210x297,在设计时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尽量设计成大16K即210x285,因为大度纸16K最大为210x285,要开出210x297只能开12K,造成开纸浪费,增加成本。 2. 设计非常规尺寸的印刷品时,一定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以免造成浪费。 3. 使用特种纸时,一定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因为特种纸的规格不一,开法不合理就会造成浪费,最好的办法是先与特种纸销售商联系,确认规格。 三.黑版压印: 黑印在任何颜色上仍然是黑。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黑文字或线条下有底色,底色不必反白,底色不会影响黑色,相反如果底色反白,在印刷过程中,套准误差可能存在,一旦发生就会漏白,影响效果。 四.标准色: 目前,许多大企业CI比较规范,都有自己的标准色。在设计印刷品时,经常会碰到这类标准色,如果客户对标准色要求很高, 而用四色来配色又不易准确实现时,应尽可能考虑用专色来印, 虽说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最终的效果是四色无法比拟的。 五.自翻版时拼版: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自翻版的问题,出片前最好按自翻版的要求拼好版,这样印刷厂就不必重拼版,对您来说可能要稍费点事,但一方面印刷可以不必重拼版,加快上机速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重拼版而可能带来的套准误差。 设计的三个三》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领域,我曾提到“三个三”。其实,这对于艺术设计来说,都是些人尽皆知的常识,不足为道。然而,这也正因是常识问题,却易被忽视。于是以愚之见,反倒成了个值得重视,且须研究的课题了。 我言及的第一个“三”,是指在艺术设计的范畴内,特别对初学者而言,要学会对造型、文字、色彩等三元素的运用与处理。先说造型。它关及到点、线、面、体。平面设计自点、线始,终于面,成于“形”。而建筑、工造,乃至服装等,还波及于“体”。建筑的体面堆砌与空间分割,产品的造型、服装的款式都有“体”的要求,即长与宽,以及它的深度。谈到文字,平面设计运用多,但并不排除在“体”上的运用。譬如服装设计,自不必说,建筑上也有它的位置。然而说到文字这个元素,使我忧虑的倒是而今在“洋”潮中,某些年青朋友搞设计时更爱拉丁体。拉丁体,我并不反对。然而,有的海报设计全然洋文,不见汉字,就有待商榷了,特别是因为这种设计的受众往往并非洋人,乃中国大众,这就不禁令我费解。至于色彩,这是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于感官最刺激。据说,当我们观察一个物象时,映及眼睑的首先是“色”。在视觉20秒后,大脑方知物的造型,进而才使人得出对物的一个完整印象。可见在艺术设计中要绝对器重对色彩的研究与运用。 不言而喻,这型(形)、字、色三者只有辩证相处,默契组合,方收相得益彰之效。然于初学,常有顾此失彼的问题。我想这当与设计基础的功力有关。如对形的捕捉,恐怕要仰仗素描的训练。而色的把握,更待讲究冷暖对比与调和的整体感受了。只是在艺术设计的教育中,型、字、色如何授予学者?根本的问题,恐怕在理念上,还得与造型艺术的教学追求拉开距离。诚然,它们之间并无鸿沟,且是相通的。但从原则上,还得承认,彼此之间有着相当的区别。倘从艺术的主、客观关系剖析,纯艺术的创作,则是以外界客观之物,抒个人主观之情,是艺术家主观感受融入客观自然之中,可谓“状物抒情”。而设计作品,因为物的实用性,它要求对自然必须理性化、规范化与有序化。设计家将强使客观之物纳入主观需求之中,做到为我所用。所以艺术设计的素描与色彩基本功的内涵,绝不能一味地如造型艺术般,作具象自然、重复自然、再现自然的训练。就如色彩教学,它更重对色彩从具象到抽象的采集、归纳与重构,以及对它的推移、综合与联想。设计色彩不在对物象繁复色彩的追逐与表现,更重万物之间色的大块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总之,设计色彩崇尚简约与和谐的把握。 第二个“三”,是指在艺术设计中要重视“实用、经济、美观”三大原则。据说这是周恩来总理于上世纪50年代对艺术设计所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张扬。然而,这种需求也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某些错误的信息,与负面的影响。当下,设计的唯美倾向还是相当突出的。有人对上海高层建筑的设计就有类似的质疑。一再饱受非议的月饼包装,设计者惟美的观念,不能不说亦是原因之一。想当年,气压水瓶曾风行一时,但眼下已销声匿迹,就在于它的设计虽美观而不实用,只能被淘汰。艺术设计,只有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美的设计,方显实际的价值。正因设计受到实用与经济的制约,设计之美予设计家的要求,不是低而是更高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筹建的设计,十多个方案都是中外有名的单位投标。名列榜首者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所创。方案的特点既保持了原生态环境,又尽量使用旧有的房屋建筑设计。由于实用、经济、美观而夺魁。作为法国文化年的重要内容,正在北京展出的《法国时尚100年》,220多件展品,正是因为设计的“美+实用”而成经典。事实说明,在艺术设计中,只图美观忘却实用的目的固然不允,其实这“实用、经济、美观”的序列亦不容颠倒。凡设计,就此规律,顺则昌,逆则亡。这必是艺术设计一个坚定不移的信条。 关于第三个“三”,已经不仅是设计界,而是所有艺术界都该共同关注的要则,即“民族、大众与独创”。而眼下设计艺术在审美上的崇洋,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讲什么民族气节,即从艺术自身论述,“只有民族的、国家的,才是世界的、国际的”。此论,曾有人反对而未倒。因为这是真理。试问,失却“国家”,哪有“国际”可言?事实上,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与设计。笔者在某国际海报双年展的序言中看到,似乎这海报竟是近十几年方引进的泊来品,读后不是味道。不说海报在当年的上海滩久已出现,故名。海报又曰招贴。建国后的宣传画,难道不是海报之一种吗?很有趣的是,落幕不久的某省纪念建国55周年的美展中,居然此类作品不知何处安家!年、连、宣乎?艺术设计乎?真是莫名的混乱!我以为这种海报古来有之,缉拿凶犯的告示即是。告示上的图形、文字、色彩三元素一样不缺,这是民族的。只能说现在艺术院校十分推崇的这类海报,只是风格之一种而已,虽然本人也是十分赏识的。要说,远在50年前大家十分欣赏的波兰宣传画,它由形、字、色三元素所成的构图,与今日风行的海报全然一宗。片面地以为海报,只是近几年引进的事,是否有些少见多怪?再说眼下的海报,仅停滞在如此风格上,我以为再好的艺术形式,恐怕也会单调与乏味。“文革”的样板戏,到如今倒还说好,但当年的独霸艺坛,却使人视觉疲劳而生厌。教训应该记取。 我们应该提倡民族的,发展与开辟民族的新风格。然而,民族的,未必就是大众的。要关注大众的审美与要求。要学习民间的下里巴人的艺术,从中吸吮养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创造性地闯出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艺术。虽难,却是条勃勃生机之路。 牢记艺术设计的三个三,笔者感慨空谈,呈写上文,还乞方家指正 1.MD〈Managing Director的缩写〉-------广告公司内的最高统帅,中文惯例译为总经理。 2.CD〈Creative Director的缩写〉------创作总监。CD的前身,不是撰稿人便是美术设计 ,因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优异的创作成绩而成为督导。 3.ACD〈Associated Creative Director〉副创作总监。 4.Account Director------客户服务总监〈客户部经理〉。 5.Media Director------媒介总监〈媒介部经理〉。 6.AD〈Art Director〉------美术指导〈在创作部可以独挡一面执行美术指导工作的美术监 督〉。 7.Copywriter------撰稿人。 8.AE〈Account Executive的缩写〉-------客户服务人员。 9.Visualizer-------插图家〈插画师〉。 10.Studio Manager------画房经理。 11.Finish Artist------画师。 12.AE〈Account Executive〉-------预算执行者,负责广告代理商和广告主之间的一切有 关业务,观念,预算,广告表现之联系。 13.CF〈Commercial Film〉广告影片。 14.OS〈Omt Sound〉广告影片中的旁白。 15.POP〈Point of Perchase advertising〉购买时点的广告,大部分消费者买东西时在商 店因此也称店头广告。 16.SP〈Sales Promotion〉促销活动。 17.CIS〈Corporated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 18.CI〈Corporated Identity〉企业识别。 19.CI 与CIS之区分,在美国原来只购CI,日本加上“S”也就是把CI加以组织化,包括EI, VI,BI,SI,成为系统。 20.EI〈Environment Identity〉环境识别。 21.CS〈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满意度。 22.SI〈Store Identity〉商店识别。 23.USP〈Unique Saling Point〉独特性的销售主张。 24.DM〈Direct Mail〉广告函件,直接信函,广告主将印刷品以邮寄方式直接寄给特定对象 25.DM〈Direct Marketing〉直接行销,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行销方式,如广告信函,人员直接销售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