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进入单眼相机的迷人世界里, 不用多久, 就会听人说, 或是看到摄影书上写 : " 黑卡 " 或 " 摇黑卡 "的 摄影技法, 过了不久你还会发现, 各方的说法不一, 那现在来听听小弟班门弄斧, 亲身实验的结果......... 首先来看看, 什么样的情形下需要 " 黑卡 " 呢 ? 你有没有拍过"日出", 或是"日落" ? 摄影上最关键的2个Magic Moment, 这时的光影方向与色温变化得非常快, 是" 光线作画 " 最美丽的时刻, 所以, 这也是最适合拍摄风景的瞬间....... 但是, 这时 " 测光 " 的难度又比平常提高, *经常会碰到想拍摄景色的 " 天空部份 " 还很亮, 但" 地面景物部份 " 却已经开始变暗; 天空与地面景物的" 测光值 " 常常相差2~3级EV以上. 这时候,如果按照正常拍摄方式, 对天空部份测光, 地面就会变成剪影 ( 如图A, 天空的云朵层次都很漂亮, 但是整个桥面以下, 都变成深黑色的剪影了.....) 相反地,如果你反过来对地面景色测光, 天空又会过曝, 变得白白的一片...... ( 图 A ) 图A是典型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时, 拍晨昏景色会呈现的 " 上亮下暗 " 的画面. 有时候, 会觉得这种 " 上亮下暗 "的剪影感也还不错; 但是, 如果希望拍出...... " 既有美丽的天空云彩, 又能保有地面景物轮廓细节" 的照片怎么办? 外国人的原始作法是: 在原本镜头镜片的最前方, 加上一块 "上半部暗黑色,下半部透明"的渐层减光镜 来平衡上下反差; 这块渐层减光镜的"上黑部分" 可以让比较亮的天空部份暗一点; "下透部份" 可以让比较暗的地面部份维持正常曝光, 如此一来, 让原本晨昏时刻的上下明暗高度反差, 变成比较均衡的状况, 让天空的云彩可以层次丰富 让地面的景物也保持明亮动人........ 这方法其实很精准, 用起来也比较不会有失误, 但是, 晨昏时刻的色温变化非常快速, 而每张渐层片的上下减光的相差值是固定的, (ND4, ND8.....) 就算再有财力, 多买几片不同ND值 ( 减光值 )的渐层减光镜来换, 还是相当的麻烦............. 这时候, 伟大的台湾摄影前辈们就发明了" 黑卡 " !!! 于是我也找了个号称台湾 " 黑卡圣地 " : "大稻程码头" 做了几次临床实习....... 不要怀疑, 每到假日这里就是那么多摄影高手排排站, 生意好得很. 首先, 请准备: 1, 脚架 2. 快门线 3, 黑卡 " 黑卡 "名符其实地, 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一张大得可以遮住镜头的 " 黑卡 ", 当然有人会用皮夹, 黑手套, 或是信用卡 ( 这个有点小张 ) 也可以摇黑卡. 大多数人都自己做黑卡, 当然也有摄影书或杂志当赠品送过. 其实黑卡自己做很简单, 几个重点: 1.黑色不反光表面 2.比你最大镜头口径大一点, 足以用手指持稳 3.硬度要够, 才容易使用与挡住光线 ( 所以才叫黑 "卡") 有看过日本人改良的黑卡, 是把扇子整把涂黑拿来用 , 看起来不错用, 只是可能不好携带吧.......@@ 而我这次来到大稻程, 居然忘了带我的 "黑卡" ( 其实是用不要的滑鼠垫DIY裁的 ) 只好拿出我的" 诚品好读卡 " 充数一下, 对77mm的16-35mm f2.8L有点太小了一点, 真的很勉强, 常会摇摇不小心K到我的镜头.......$%@#$% 好, 这下要进入 " 最硬的一段 "了: 请你在天黑前30分钟到这里, 先选好你属意的拍摄点, 架稳脚架, 接上快门线, 一样地, 记得启动相机的 "锁上反光镜"功能, ISO拉到最低, 光圈缩到8~22之间, ( 一些摄影书上会建议你缩到11就好, 但我这次全部缩到22 ) 测光模式选用AV优先 / 点测光, 在天空部份的亮处测一次, 在地面景物的暗处再测一次 如果亮处测出的快门速度是1秒 , 暗处测出的快门速度是3秒 请运用你那小学1年级跟刚毕业的美丽女数学老师边流口水边上课学来的"减法": 3 - 1 = 2 亮暗差2秒, ( *下面这段文字, 是某些摄影书与杂志上的作法, 也是我刚开始学习黑卡的范本.... *) 拿出你的黑卡, 按下快门......算时间.....曝光满1秒时, 把你的黑卡遮住镜头前上半部的亮处, 下缘正好在"亮暗交界处", ( 如 图A 中的桥面部份) 完整地把比较亮的"天空部份" 遮住让它不继续曝光, 露出比较暗的" 地面部份", 让它持续曝光, 然后上下摇晃, 直到曝光完成 ! 好, 上述摄影杂志与摄影书上的作法 小弟试了n次, 从来没成功过 %^&#$@~ 这个作法理论上是对的, 我也亲眼见师傅级的高手做过, 但是对初学者来说 执行起来的失败率太高了, 一不小心黑卡没遮成, 脸先黑了一半........ 1. 当你按下快门时, 整个观景窗是黑的, 要把黑卡下缘准确地对准那 " 亮暗交界处 " 除非你在镜头前缘作记号, 不然, 你就会常常亮到不该亮的, 或是遮到不该遮的........ 2. 默数时间的误差 ; 有时长曝到10秒以上时, 这默数读秒的精准度, 你必需要练一下, 当时间越长时, 你会发现误差值还蛮大的; 当然你也可以拿颗码表在旁边算.......... 3. 上下摇晃, 当暗处曝光超过3秒以上时, 摇不摇晃其实差别有限, 像老师傅级的摄影师会在1秒差以内也摇黑卡, 那种1/4秒 或 1/2秒,电光火石的瞬间, 你如果不快速地上下微幅晃动, 它就会真的会给你在"亮暗交界处" 遮出一条黑线 就像下图这样 : 但是, 对我这款黑卡卤肉脚来说, 在1秒以内的亮暗差其实我会倚赖"渐层减光镜", 因当晨昏亮暗差在一秒以内时, 不是"昏"刚开始就是"晨"快结束时; 通常这段时间色温的变化是最慢的时候, 我自认不是高手, 乖乖地用"渐层减光镜"........ 既然以上所述 " 高手摇黑卡的标准流程 ", 我每试必败...... 于是, 山不转路转, 我调整了一套比较适合我的"黑卡"用法 : ( 以下先以日落时刻, 同样秒差2秒举例 ) 1.用AV(光圈优先)测出上下亮暗处有2秒差之后, 转到M(手动模式)固定刚刚取得的快门速度, 2.按快门前就先对准"亮暗交界处",黑卡遮好亮处 (记得先将镜头调到你要的焦距点后, 关掉自动对焦) 3.默数到2秒以后,拿起黑卡 4.如果太暗或太亮请"口动调EV" ( 就是念快点或念慢点啦 ! ) 5.亮暗差在1秒内, 请认命用"渐层减光镜" ; 以上是我实验多次出来的结果, 适合我不一定适合你, 但是我用这样的成功率还不错 提供给在同样使用黑卡上有迷思的朋友, 也是我写这篇文最原始的本意; 你可以照着这样流程走一遍, 也许你觉得不错, 也许你会发现比我更好上10倍的方法, 套一句台语老梗: " 互相污辱求进步啦 ! " 让大家都变成摇黑卡的高手..................... 后面这几张图都是照着我上述的流程 使用黑卡拍出来的, 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到远处大楼顶端被遮黑了 班门弄斧, 不好意思..........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