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1598-1652),明朝人,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陈洪绶一生经历坎坷。他九岁丧父,家贫难立业,在功名上又屡试屡败,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谋出路,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晚年适逢满清亡明,陈洪绶避免兵荒马乱的危险入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又由于不肯阿谀权贵,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贫病终生。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善山水,尤工人物,书法遒逸,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书法艺术方面也取得的不错成就。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