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给一件事情下定义或用文字记述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够先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 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式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交集点上,远远眺望包豪斯运动,可以看到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我们都很清楚,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如果不把眼睛眯起来,慢慢眺望,就会容易在某一个局部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抓住它的本质了。 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变得疲惫不堪的设计师和对新信息表现出成熟世故的消费者一拍即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着嬉戏精神的世界。 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作为个体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一眼望不到尽头。但现在的思想和教育却依然在想着如何追赶上技术的步伐,这是很不妥当的一件事情。 “形式与机能的研究”这样一种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基因包含在设计的行为里,使得设计在经济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同时,也保持了作为冷静的求道者的一面。 设计在产业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规划的合理性能否实现很多时候都要依仗于此。当技术取得进步,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时,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着无数设计的可能。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价值丰富的文化积累。如果能够把它们看成是陌生的东西,加以活用,是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创造。我们的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矿脉。我们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的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媒体数量增多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交流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交流设计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媒体合理整合。对于设计而言,新旧媒体并无太大不同。设计要做的,是将它们放到一个宽阔的视野中,综合地加以利用。 设计不是隶属于媒体,相反,它的作用在于探询媒体的本质。媒体的情况越是错综复杂,设计的价值也就更为清楚明了。 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慢慢地渗透到五官中去。在人们还没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已经悄然完成了。 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它所走向的前方,就是技术与设计的未来。 二 RE -DEDSIGN(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经由制作合理的物品,来探索人类精神中普遍性的平衡或协调,就是广义上的设计思考。换而言之,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 — —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单单从生活的立场来看,设计也具有一种批判性。设计的这种性质由来已久。若我们去追溯设计概念的缘起、设计行为的发生,就会发现设计本身就具有批判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到处都充斥着设计:地板、墙壁、电视屏幕、 CD、书籍、啤酒瓶、照明器具、煤气炉、浴衣和杯垫等等。这些的确都是设计的产物。 将这些日常用品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一个设计师。 三 我虽然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并不仅限于在视觉领域做我的工作。我尝试着从触觉开始,设计各种各样与感觉相关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 人不仅仅是一个感观主义的接收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所谓印象,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并把这些刺激和人脑中原有的记忆组合、联系而生成的结果。设计行为,则是以这种组合而成的印象为前提,并且有意识地干预这一组合过程的行为。 标识原本只是带有引导功能的信息“指示”,但只要这种标识在空间中存在,就必然依赖于一定的载体,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载体,字和箭头等符号都将飘浮在空中,无所适从。 白色可以会激发出人们关于 “背景性 ”、“包容力”、“现代感 ”、“品位”、“高级感”、“更新性”等各种各样的联想。背景性和包容力,现代感和品位,和谐统一于白色这一色彩之中。 我认为现在书籍作为媒体仍然是有效的,这种效果并不像社会大众所认为的那样有所减退。我选择书籍这种媒体。因为我想把这些信息,用印刷在纸上的文字形式让读者体味,有了重量才会有手感。我想以物质的形式来传递信息。作为设计师,就是要赋予读者手中的这本书以最好的感觉,在酿造这种良好的感觉上下工夫;不是把信息单纯看作从左向右移动的物体,而是要以珍惜信息的态度来理解书籍的魅力。 我并不是无意识地使用纸,而是在有清晰、明确认识的情况下才使用纸张。正因为电子媒体的兴盛,纸才能够恢复它原本作为“素材”所具有的魅力。 如果把电子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那么书籍就是“信息的雕塑”。今后的书籍,既然选择了纸这一介质,如何最好地发挥出它的特性,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对纸来说是一个好课题。 四 在当今时代,不能只是贩卖单个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生活用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活样式,再进行推广。 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触发出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样式。 “世界合理价值”(WORLD RATIONAL VALUE),或许就是一种以理性的态度来利用资源的哲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寻找到更为有效的对策。今天的世界到处都是“文明的冲突”,这说明长久以来自由经济所提供的利益追求是有限度的;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抑制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时至今日,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搜集世界各地的“普遍性”,以及在各种文化中诞生的“这样就好”,然后再以最合理的设计生产商品,使这一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流通,这就是未来的无印良品。 所谓传达,并不是单向度的发出信息。首先应该明确广告要传达给大众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然后再用清晰、易解的方式传达给大众。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传达都必须遵循这一准则。有时候,可以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他们所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息传达。 五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我经常拿来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我并不想用领先半步的立场来观察周遭的世界。我想做的是在一个可以俯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视点上来思考问题。 在对细节的处理中,我们慢慢积累一些经验,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最终达到了一个更好的境界。 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设计的冷静、准确而有效的使用,能增加企业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设计的力量,我们就需要加深对它的了解,掌握它的运用方法。这是设计师们的日常功课。 今天的市场是一个细分化的市场。针对每一种消费者,企业都应该做出详尽的调查,他们喜好什么?他们的潜在欲望又是什么?这都是企业应该用心研究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预测出市场动向。若是在美感很差的国家做精密的市场调查,那就会制造出美感很差的商品,然后在那个国家会卖得很好。如果是在美感很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调查,那么会制造出很有美感的商品,也一样在那国家大卖。 身为商品主体的市场其欲望的质,会左右在全球化市场中商品的优势性。若不将焦点聚集于与一般行销管理不同的深度,则无法看出此问题。考虑这问题的就是“欲望的教育”。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