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原名冯亚珩,因慕石涛、鲁迅,后改名石鲁。四川仁寿人。1934年进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1938年借读于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40年1月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9月调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1944年调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1948年到延安大学文艺系任教。1951年当选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并任《西北画报》社长。1953年以来,先后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 理事会理事,第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书协陕西分会主席。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委员。早年即有志于传统绘画革新,后因革命需要,转版画、年画、连环画创作,作品有版画《打倒封建》、《说理》等。五十年代复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开创长安画派。兼擅人物、山水、花 鸟和书法、诗文。作品有《古长城外》、《转战陕北》、《南泥湾途中》等。传世作品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文博部门。出版有《石鲁作品选集》、 《石鲁画集》等,著有《石鲁学画录》。1954年曾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获优秀编剧奖。1956年至1957年 间,曾到印度、埃及旅行写生,并出版《埃及写生集》。197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览。 石鲁最初主要是版画创作,以反映革命主义思想为主,作品题材多以劳苦大众为主,正面挖掘现实生活中朴素、单纯的美。除了版画创作外,石鲁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观念,大胆革新,改造中国画。创作之余潜心研究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绘画思想,其中石涛勇于革新和特立独行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其作品也逐渐流露出造型奇异、个性强烈、风格鲜明的特点。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石鲁的艺术创作开始专注于对生活气息的挖掘和内心感情的抒发,并侧重于表现独具特色的山川地貌,这使其艺术创作风格更显雄浑、苍劲、潇洒,并且其叙事、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也达到了极致。相继创作了《转战陕北》、《赤岩映碧流》、《饮马延河》等一系列作品。文革以后,石鲁放弃了讴歌大自然的主张,转而以主观创作为主,挖掘往日的生活积蓄并寄情于笔端,创造出一个主观的境界来,以抒发胸中之逸气。这一阶段,他创作了大批花鸟画和极富个性的诗、书、画、印作品,且主题多表现为对假、丑、恶的揭露和鞭笞,显示出浓厚的文人画气息。创作题材以各色花卉植物,尤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主要的抒写对象。《陕北夕照》则是石鲁后期山水画的一个代表作品。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