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82年自费赴美留学,定居纽约至2000年。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展,如“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展”(巴黎),“中国当代艺术展”(纽约、洛杉矶),“中华文明艺术五千年”(纽约),“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回顾”(比利时)等。并先后在纽约、波士顿、洛杉矶、台北、香港等地举办个展。曾应邀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艺术系、加州艺术学院、美国设计艺术中心学院、纽约艺术学院、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等院校讲学。1988年获得纽约州政府颁发的“亚洲杰出艺术家终生成就奖”。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哈佛大学等收藏。出版有《陈丹青速写集》、《陈丹青油画集》、《陈丹青素描集》、《纽约琐记—海外华人艺术家谈艺录陈丹青集》、《多余的素材》、《陈丹青音乐笔记》、《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集》等。 陈丹青作品以人物画为主,坚持现实主义,反对矫揉造作,色彩凝重洗练,用笔洒脱,抓住生活中生动的瞬间,把心灵中的诗篇以真挚的感情同他所看到的对象融合起来。情感细腻朴实,画面浸透了他对民族对大地的虔诚与热爱,纯美的艺术语言和自然朴素的人文情怀,使他的画有一种感人心弦的魅力。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外重要展览,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及私人收藏。鉴赏其作品,纵观其创作历程,无不反映出中国现代油画三十年蓬勃发展的缩影。 1968年至1976年为前现实主义时期,这时期陈丹青先生艺术创作的特色正反映出我国艺术创作的总体要求:艺术创作的主题是根据形势需要,属于政治宣传。强调领袖人物的高大及工农兵形象。画风积极明朗,画面充满感召力,造型上注意主要人物健康向上的力量和戏剧性。色彩上以“红、光、亮”,表现积极而热烈精神倾向,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写实主义。体现作品风格的三突出原则。陈丹青先生说:“我的文革创作没有个人经验,只有国家经验,而国家经验就是党的意志……这不是我个人的状况,而是全体艺术家的状况。”1976年创作的《泪水洒满丰收田》以西藏自治区送展的名义参加了全国美展,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成为陈丹青先生的成名作。这幅作品不仅有属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在1999年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大展中在“新中国美术”部分被置于重要的展位,以突出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终止符,可以说陈丹青先生的前现实主义时期,是现实主义时期的过度期。 1980年至1989年为现实主义时期。1980年他二度进藏,创作了毕业创作《西藏组画》,把中国油画创作从伤痕美术的政治情结和形式美中解放出来。他笔下的藏民不再是载歌载舞宣传符号,而是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模式。被认为是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创作,在美术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他的真实、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一扫当时概念化的创作空气影响深远。《西藏组画》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动人心魄,就是因为他把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他对生活的强烈感受统统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了陈丹青先生的艺术底蕴和灵魂——人道主义情感和人格力量,他对于情感的厚度表达及对纯属视觉的绘画语言的追求曾深深影响过当时一大批画家,当时这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范畴,而具有了思想启蒙的普遍意义。 1990年至今为当代艺术时期,伴随终身的自省意识,在那时的陈丹青先生已很强烈。在受到当代艺术熏陶的7年以后,他摆脱了西藏,摆脱了十九世纪美学范畴里写实主义的框架,生活在纽约的陈丹青先生却没兴趣去画纽约的生活环境,这正是纽约文化对他的深深的影响,使他不再去画过去那种反映论式的写实绘画,他开始画题材严肃的巨幅双联、三联多联画,立足于自身的视觉经验,对当代政治、文化的观照和思索。 他往往将历史名作与当代图像并置,两种异质图像在人物动势和神情中有一定的相似和顾盼照应,揭示出在历史演变中话语观念行为模式等的连续和断裂,同一和差异。(王苒/编辑)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