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都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辽宁画院副院长、辽宁省青联常委。 1963年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1989年,油画《梦中的小舟》在全国第七届美展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0年,油画《大船早安》在纪念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中获铜奖; 1992年,在台湾北国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94年,油画《渴望草原》、《阳阳》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阳阳》获优秀作品奖。出版有《戴都都油画选》,传略收入《中国文艺术传集》。 1999年,油画《中国故事》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中获“金奖” 戴都都是一位可以使画面自我描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家。他喜爱用刺激性的血红色、悲剧性的深黑色以及忧郁性冷灰色笔调来组构那些荒诞奇异的画面。正是这些过度主观的色彩,改变了人们正常的视觉体验。戴都都的画面形象里无不充满了笔触的表现性。他的创作过程,像在心尖上划过的刀片,仿佛在那心跳的瞬间,将一切剧烈的扭动和致命的伤害都挥舞过去。因而,他的这种表现性也便具有了一种生命的质感,好似那些划过的线条与色彩永远留存了他生命的体温与精神的能量。这些画面均非实写,人物的悬浮,场景的拼接,情节的虚构,时空的错置,使人产生一种超验的心理感受,使这种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获得了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幽默感和谕旨性。 在戴都都的画作中,我们既能看到西画那种对光影、明暗、寒暖、结构上有选择地运用,也能品味到中国书画那种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意到笔不到、“得意忘形”般神韵。他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挖掘,恣意放达的狂草式的挥洒用笔,更能使人想起“无法而法乃是至法”的名言。其绘画追求油画的表现力,追求在具象与表现抽象之间的表达力。他的作品虽然注重表现,场景荒诞,但是仍然可见其自由洒脱的笔触下,造型和写实功底的深厚。他经过具象的描绘,在油画风格上走向了雄强,用一种阔大的笔触和精神化的色彩解放了画面上的形象,形成了表现性的超现实或超现实的表现。如他的《上空的达利》、《向大师致敬》、《青铜时代-青春》、《升腾》等作品,在《上空的达利》中,他把人物与都市结合起来,用一种腾飞的视野画出了悬浮在城市上空的人物,这种悬浮感正是体会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心理感受才有的感受,并且找到了视觉造型的特异性。作品用笔利落,光影强烈,色调有控制,把一种英雄主义的内在心理用画面传达了出来,构成看得见的悬念,如同希区柯克的电影一样,在瞬间给人以展开的画面,在完成的动态中留下意犹未尽的氛境。 此外,他的代表还作有《满江红》、《与但丁讨论神曲》、《勇敢颂》、《飞扬的心》、《把酒论英雄》、《向大师致敬》等,其中与李铁子、张安君合作的《与但丁讨论神曲》,画了中古今中外100位名人神态各异,以独特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