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壮院长对话李彦宏 杨壮院长:百度竞争未来态势和战略趋势是在中国把事情做到更好,还是引进到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和Google这样的企业进行竞争? 李彦宏:刚才讲到希望中国文化成为一个强势的文化,这一点跟百度未来发展规划是息息相关的,百度将来一定要走出去,这种情况下一个被别人认同的文化会帮助我们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百度头十年主要精力花在国内从一点一点做大变成市场第一位。第二个十年规划或者说目标是三项,第一项是收入成长四十倍,达到1600亿。第二要成为全球最大媒体平台,第三百度这个词要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国际化的,一定要走出中国去,在其他的市场做好。
杨壮院长:很多EMBA学员对于你如何做到今天有很大的好奇,在成功之前你个人认为三项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李彦宏: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运气(笑),我刚才也讲了生逢其时,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能够做成这样的事情,在百度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2000年初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2000年3月大盘开始跌,所以如果晚6个月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关键的。
第二,我在北大学的专业的确跟现在做百度是完全相关的,我当时学的主要是信息检索的理论,后来编程序是在美国练出来的功夫,在中国有了理论到美国实践当时学的理论对于后来做搜索引擎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在获取信息过程当中,虽然知道信息通过这条渠道可以获得,但如果要付出的代价比较大的话他就有可能放弃。比如说,杨老师说国家图书馆有个什么资料我想查查,可能就去了,如果喜马拉雅山一个牧民也想知道同一个东西,别人也告诉他国家图书馆有,他是不会去的,对他来说代价太大了,他不可能走路再坐车坐飞机跑到图书馆查这个东西,这个代价是他不能承受的。这个原理在后来做搜索引擎的时候就转化为我怎么让用户费越来越少的劲获得信息,所以我们发展方向不是让搜索引擎多复杂,我们做的是用户想什么就输入,不用学什么,直接输入就行。所以在百度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应用性的强调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比如早期,十年前你在一个搜索引擎里输入一个关键字,等5秒出结果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半秒不出来你就说是不是网络断了?如果能够把速度稍微提一点,你一看后台搜索量就提升5%,效果立竿见影。所以我觉得当时在北大学的东西后来的确是用上了。
第三个因素是跟我个人的性格比较有关系,不一定是一个普世的,是可以计算出来风险(Calculated risk),前段时间在南开大学搞招聘活动,当时南开校长出来介绍我说我是互联网大潮的弄潮儿,他说很多人是坐那儿观潮,而李彦宏是弄潮。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站的位置很危险,我是经过了计算的,我觉得这件事情我可以做,我才站在那儿,可能在别人看来这事比较危险,但是在我看来我站那儿是没事儿的。所以在百度发展过程当中,包括最初决定做百度这样一个公司,我从87年进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东西,到美国留学学会了实现这个东西,在华尔街知道整个股市金融系统怎么运作,到硅谷也做了一个美国人都在用的搜索引擎,我经历的这些好像都是在为百度做准备,所以当时我觉得这个事应该能成。但是很多外界的人看来这个东西风险太大了,中国当时只有一千万网民,中国也没有真正靠技术做起来的先例,也没有这个土壤,中国公司都讲究军事化管理,销售都是公司里头最高的,你靠技术就能做大?但是,我积累了这么长时间,觉得这事靠谱我就去做,以后百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我都要先算一算,能做就做不能做我就不做。我也意识到对于很多其他成功创业者来说不是这样,可能就是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的,我就成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我不是。我是在冒险之前先算一算。
杨壮:我跟李总有一段接触时间,接触中发现他是相当务实的,脑子在不断进行思考,一旦他认为这件事情值得做他就拼命做。有一次我跟他和俞敏洪(微博)去骑马,俞敏洪给人印象很外向,也喜欢滑雪,果真是这样,俞敏洪大吼一声就飞过去了。我当时印象李彦宏是一个很文质彬彬的科学家,结果大概5—10秒钟我一听见后面又一声大吼,李彦宏冲杀上去了,两个人不相上下。
我对人的性格特别关注,他刚才说的三条,我感觉我们很多学员要很多机会,但是抓不住,这个原因就是你的性格,我们去西点军校,它一直强调时间管理,我个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个人管理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好时间永远管理不好,在自我问题上没有重大判断力的话时间很快就过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事情是在很好计算的情况下预算出来的。
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元性的情况下,各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也出现很多很多不确定,从美国到欧洲、从希腊到土耳其很多地方都出现不确定。那么在众多不确定性中,互联网可能是当今时代一个很确定的事情,就是移动互联网改变我们的一生,那么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大趋势下百度有什么新的想法,你面对大趋势有什么想法,给百度又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李彦宏:移动互联网在十年前就有很大发展,那时候互联网用户是两三千万的量级,不停有人问我怎么看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趋势。过去很多年我一直说我不准备应对,事实上我觉得过去很多年不应对是正确的,那时候用手机上网是很痛苦的体验,而且这一点作为百度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也是爱莫能助。但是近一两年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3G牌照发放了,三家运营商竞争非常激烈,智能手机的普及,这都使得用户通过手机获得真正互联网的体验成为可能,这一点我们也正在积极应对。对于百度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在,过去十一年的时间,主要的投入,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云端。我认为未来,移动终端只是一个终端,真正想获得任何服务内容应用要靠云端,所以怎么样把云端的能力跟终端跟智能手机更好结合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壮:北大学生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真正的北大人文精神,如何发扬北大精神。你理解中的北大精神是什么? 李彦宏:我在北大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当中都非常受益的,我从北大学到太多,北大的精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北大呆了四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来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说好我就说好,而是要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北大鼓励兼容并包、民主科学,比如刚才讲风险,我在冒险之前就计算这个风险是多大的,这就有科学的成分。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讨论的氛围,开放的文化,上下级之间平等的对话沟通交流甚至交锋,这些东西都跟北大精神不谋而合,所以在北大呆了四年学到的精神是一个精神支柱,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害怕不会退缩,不会人云亦云,甚至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认为这是对的我就去做,我觉得这是北大精神非常悠久的地方,也是我最受益的。
杨壮:我再问两个问题,第一是在中外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进军遇到文化层面战略层面的挑战,从你在国外很多年的经历和创建百度从事互联网工作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你觉得中国企业如何迎战国际化的挑战,在世界上得到世人尊重? 李彦宏: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跟其他国家打交道,进而在其他地方获取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有一个优势是我在美国呆了八年时间,比较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跟华尔街沟通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障碍。这种沟通的技巧对于很多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相对来说还是不够,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表达能力,很多时候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股市上市要圈钱,这些东西到国外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我靠资本运作买一个壳,借壳上市,这是不行的,国外不认可。投资的成功都是很短暂的成功,这一次赌对了下次有可能赌错,所以华尔街不认可你投资了什么,而是怎么样长治久安怎么样基业常青。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能够在海外上市,不仅能够跟海外投资者沟通,还要在海外占领市场,这一点中国公司也是刚刚起步,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成功,那些靠低价格出口专区一点利润的公司不能包括在内,他们不能算是国际化成功的例子,因为他们获得利润太有限了,而且是不可持续的,大家可以感觉到这两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快,靠出口换取劳动力成本差价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也没有办法发展。真正要发展就是要靠好的机制,优秀的人才、对国际市场的理解,还有打拼的精神,真正愿意吃苦从头开始再创业,我觉得才能做出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优秀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在世界上有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成功的中国公司。
杨壮:希望中国公司在世界成功不仅仅是进入500强,而且受到世人的尊重。最后一个问题,在座学员中有好多企业家,有些人本科生毕业生,也有一些全日制毕业生,30—35岁,还有EMBA,他们现在开始创业,有的三四年,有的一两年,在创业中遇到一些阻碍,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退却,你是否能给他们一点实际切身体会?让他们在创业浪潮中不至于退却。
李彦宏:首先应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这就好像有些人适合当领导,有些人就不适合,当领导要有判断力和决断力,这也是我刚才说在北大学到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果你自己创业你是一把手遇到问题别人看你,你要做判断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走哪条路,这个时候你要拍板。有些人适合干这个事,方向看得很准。有些人适合实操,如果别人告诉我这个方向我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我们的高考状元可能就适合实操,而不适合做老板。
我通过自己的体会和跟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交流,发现创业最开始原动力都不是为了赚钱,这一点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其实通过创业挣钱是最苦最类的一条路。选择对每个人来说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对于创业来说,你如果心中真正有那么一个理想,你想把一件事做成,你觉得你也能够做成,并且如果做成了对很多人是有益的、对社会是有益的,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了。很多人问我有没有想到百度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功,我说我既想到又没想到,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有一天有几亿人在用我做出来的东西,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搜索引擎这么赚钱。这个对于所有创业者来说算是一个忠告,你真的像信仰宗教一样信仰这个东西,否则你不适合做。 (责任编辑:war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