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艺术大师

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简介

时间:2017-06-27 09:41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蔡襄(1012年 - 1067年 ) ,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1012年 - 1067年,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蔡襄书法博尽众体,自成一家,且擅多体,欧阳修曾说:“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足见蔡襄涉书之广。蔡襄学书由同时代书家入手再追溯先贤古意、古法至上古鼎文,取尽所能形成自身独特风格。

蔡襄早年在书法方面就颇有盛名,苏轼题跋蔡襄《书赋》有云:“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其早年书风逐渐脱离同时代书家周越、宋绶等,取法唐人,顔真卿、欧阳询、虞世南等人,楷书、行书都追求严瑾的法度,但并不仅仅囿于唐法,亦能融入自己的审美。蔡襄中年,政治荣誉达到顶峰,春风得意,与仁宗帝君臣相宜,书法亦成为“朝体”。此时其书法取法由唐入晋,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晋的淡泊天然,他认为“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经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住房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潜心研习二王,钟繇,张芝等。而且这时的蔡襄颇具创造力,利用章草和飞白写出自己颇具得意的“飞草书”,后人评“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晚年蔡襄书法风格成熟,追求平平淡淡,不局于法度,而有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对书法的体会更加深入。他认为“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蔡襄书法风格在继承唐代法度的同时极力追求魏晋萧远简淡之韵致,是书法由唐人“重法”向宋人“尚意”转变时期重要的过渡性的人物,他以恢复晋唐古风为己任,在扭转北宋初绮靡的五代书风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整理了传统的技巧,且在很多地方有所发展。他提出的“唯取神气为佳”的主张,推动了人们对法度的重新认识。由此可见,蔡襄因为缺少一些创新意识,使他不能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蔡襄流世作品较多,早期作品有行书《连日中山帖》、楷书《海隅帖》;中期有行楷《虚堂诗帖》、草书《入春帖》、草书《陶生帖》、行书《虹县帖》、小楷《茶录》、行楷《蒙惠帖》等;晚期有行书《离都帖》、楷书《万安桥记》、行楷《澄心堂纸》等。


蔡襄 《蒙惠帖》


蔡襄 《陶生帖》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