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1900—1966),本名常有书,生于四川顺庆。9岁随赵熙研习书法,后又随父学画。早年赴日本习画,1921年转法国勤工俭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研习油画,毕业后侨居法国。1966年在寓所中因瓦斯中毒去世。常玉擅长油画、水彩,油画受表现派和野兽派影响,但其作品更为简括、明亮,大多由浅色块构成主调,其间突出小块乌黑,颇为醒目。由于他画风独特,在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已颇有名气,但这些好机缘并未被任性、敏感的常玉把握住,以致一生穷困潦倒。所幸的是,原预备40余幅作品在台湾展出,作品运到,人却谢世,于是这些作品被保存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了。 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 1919年赴日本。 1920年勤工俭学到巴黎。 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 1925年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 1931年为法文版《陶潜诗集》作插图。 1932年被列入《1910-1930当代艺术家生平辞典》第三卷: 1933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画展。 1938年因兄丧返国,同年返回法国。 1948年由法国赴美,居留美国纽约。 1950年在纽约举办画展,次年返回巴黎。 1955年作品参加巴黎独立沙龙。 1964年应台湾教育部邀请,在台举办个展。 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举办个展。 1966年因煤气中毒,去世于巴黎寓所。 常玉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野兽派的绘画特点,题材主要以人物和花卉为主,而人物中大多以女性为主,并且有着明显的日常生活化的感觉,其特点是人物形体被拉长。其实,常玉的绘画深受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画风影响,画面简约单纯。同样,在他的笔下,也出现纯粹的色彩,但他没有将色彩的纯度夸张到野兽派的程度。并且,在他的画面中,流露出一种带有东方的“感伤”情调。尽管他的绘画看似简单,但他在处理和调整画面的过程中却是复杂的,表达了画家某种深刻感受之后的倾吐。 常玉的作品风格特立独行,融合了中国笔墨的概括力和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力。他创作过很多裸女的作品,有的仅以单线勾勒,寥寥数笔却别有风情,有的敷以单色,婀娜多姿并富有丰韵,充盈着含蓄、大气的艺术气息。他的花卉静物则寂静优雅,孤独而美丽,无声地触动观者心灵深处。常玉的作品注重线条,讲究造型,色彩单纯高雅,用笔简练洒脱,富有趣味性。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人物、静物、动物抑或是风景,都以简约的线条、单纯的色彩而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常玉的晚年作品,既简洁洗练又朴实无华,炉火纯青的技法蕴藏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又巧妙结合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色彩和笔调,达到了中西合璧的境界。 在常玉所有的画作中,除去孤单与凄苦,人们还能读出一种人性的精神。 常玉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法国, 但他的作品却以中国儒家文化的底蕴, 用中国绘画中的线条节奏创作西洋画。其独特的风格, 强烈的个性, 明快的色调, 简洁流畅的线条,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王苒)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