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其他资讯

2021「营造家奖」答辩会·南京站圆满结束!

时间:2021-11-17 11:04来源:网络 作者:奕迅 点击:
「 流行 」这两个字,有设计师爱,有设计师恨,但更多的设计师恐怕是「爱恨交加」。 11月4日 ,在由好好住主办,西门子家电冠名的 2021「营造家奖」答辩会·南京站 现场,围绕「流行」「极简风」「同质化」等话题,评审、答辩设计师以及专业观察团展开了一场有深度有干货的交流。下面就跟着

流行」这两个字,有设计师爱,有设计师恨,但更多的设计师恐怕是「爱恨交加」。11月4日,在由好好住主办,西门子家电冠名的2021「营造家奖」答辩会·南京站现场,围绕「流行」「极简风」「同质化」等话题,评审、答辩设计师以及专业观察团展开了一场有深度有干货的交流。下面就跟着我们的报道一起回到现场吧!

 

Contents

目录

01 10个作品9个极简,做不跟风的设计难吗?

02 好设计无关乎流行,也不会受制于流行

03 10年后的未来,你会做什么样的设计?

 

01

10个作品9个极简

做不跟风的设计难吗?

 

南京一直以来被戏称为「营造家奖奖杯收割地」,历届营造家奖得主就有数位来自南京。南京站答辩作品名单的公布更是坐实这个地区的设计实力:参加答辩的都是非常成熟优秀的作品。这场答辩会也是名副其实的「高手过招」!(点击这里,查看答辩作品名单)

但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也发现「现代」「极简」「纯粹」等词语成为了现场的高频词汇。单纯从风格进行归类,参加答辩的作品极大部分都是现代极简风。评审赖亚楠(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甚至开玩笑说:“对我来说,今天评1套作品和评10套作品没什么区别。”答辩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这种风格上的同质化还是引发了现场非常激烈的讨论。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答辩设计师余礼华。他分享的是一套现代极简风作品,这套作品无论是设计手法、视觉效果还是细节呈现都获得了评审的一致好评,但余礼华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现在的案子都这么趋同,都掉到现代或者当代出不来了?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不是极简类型的案子,这些案子也花了我们设计师很多精力,但为什么这样的作品就很少有机会被大家看到?”

余礼华答辩作品《没有主义》

 

针对这个问题,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坚定地表示:并不是这套作品的风格让你站上舞台。“我始终的坚持是不谈风格,我们谈的是设计,私宅最终的要义就是谈功能,谈规划,谈一个空间怎么样让一个人生活得更舒服。你这个案子是我最不感冒的一个风格,但从功能、从动线、从细节等角度来看,它又是非常触动我的一个作品。”

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现场发言

 

评审壹品曹则从「现代风为何流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设计师的期待,“为什么现代风这么流行?因为现在的业主都是年轻人,刚需背后的潜台词就是预算低,这就注定了古典或者装饰主义不会成为大部分年轻业主的选择,于是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现代风,进而越来越多的现代风作品出现。现代风这个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评审在挑选作品的时候也有无奈,只能从大量的现代风作品中挑选出有想法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方案能被选出来,说明你已经摆脱了这个风格的束缚。营造家奖想选出的也是你们这种真正有想法的方案,这才是市场的未来,这才是设计师的引领性。”

2021营造家奖评审壹品曹现场发言

 

除了风格的同质化之外,我们也观察到,一些设计手法甚至也出现了流行的趋势,比如环形动线、对体块的追求、对空间流动性的追求等。

餐桌和岛台互相嵌套的设计手法也引起了评审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关注,“大家现在都喜欢把桌子跟岛台互相嵌套上,感觉比较有设计感,但我更觉得有的时候桌子独立出来更好,能够应对多种使用要求。现在流行让餐桌跟岛台变成了一种相互嵌套的关系,其实是互相制约了。”

2021营造家奖评审周燕珉现场连线发言

 

评审赖亚楠则更加关注多个作品中呈现出的对空间开敞性的追求,“近三年我发现很多的设计师都希望把空间打开,非常强调所谓的空间的流动感,所以基本上都是大刀阔斧的砸,我其实不太认同这种做法,没必要都去伤筋动骨的,设计师如果能因地制宜的把一个空间做提升,也是很牛的做法。”

2021营造家奖评审赖亚楠现场连线发言

 

在与答辩设计师毛善武进行交流时,观察团成员杨迪(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好好住昵称:matt琛-路塔路塔工作室)则提出了对当下流行的环形动线的不同意见,“环形动线这几年很流行,大家也很喜欢做,它有一种对称的美感,跟功能也有关。但在你这个平面里,我在想它是不是必要的?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走道空间,如果取消环形动线,把主卧室的面积做一点点压缩,是否就能为玄关区提供更好的收纳的空间?”

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杨迪现场发言

 

流行,似乎是每个设计师不可避免的课题。对于正在面临职业转型期的青年设计师们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要不要用「网红元素」的简单问题,它更是市场需求和设计追求之间的博弈。跟随流行,会带来更多的市场关注,但显然在专业赛事上,跟随流行又会成为减分项。如何在这场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是每一个想要进阶的设计师都需要完成的挑战。

 

02

好设计无关乎流行

也不会受制于流行

 

流行就像一把双刃剑,想要进阶的设计师该何去何从?很幸运,在南京站答辩会现场,有几位设计师给出非常值得参考借鉴的答案。他们用作品实力说明:真正的好设计无关乎流行,也不会受制于流行

答辩设计师詹威(好好住昵称:南京云行设计)分享的虽然也是一套现代极简风的作品,但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家人之间情感的细腻关照打动了所有的评审,也获得了现场的一致好评。

南京云行设计答辩作品《东篱》

 

评审赖亚楠激动地表示,“终于碰到一个让我有说话欲望的作品了”。

“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其实是有一种信息传达的,在这个作品里我体会到的是特别宁静的岁月,然后非常悠长,有着默默的温情所在。今天所有的选手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都非常OK,你们的技术,经验,落地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平面不用说了,平面都做得漂亮无比,但是我认为真正好的作品,是在这些东西背后能够感受到的是那种气场。在这个空间当中我能深深地陶醉,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空间,一个有着深沉情感的空间,一个有充满爱意的空间。”

观察团成员易礼(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好好住昵称:吴波_顽鄙设计)也非常欣赏设计师对衣柜的处理(妈妈的衣柜被安排在了女儿的房间),“主卧没有做衣柜,住在主卧的妈妈要去女儿的房间里面拿自己的衣服,这种情感连接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很有意思,我妈就会翻我的衣柜,整理我的东西,发个照片给我看。这个连接非常有意思,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动路径,非常棒。”

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易礼现场发言

 

好好住创始人&CEO冯驌用一段总结点出了这套作品为何能从大量风格类似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我们老说风格,我特别不想谈风格,业主想要追求的不是风格,其实是一种情感。最好的空间就是走进这个空间的时候,扑面而来一种情感,可能是轻松的,可能是活泼的,可能是安静的,但是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光线、照明、结构、动线,给你呈现一种明确的情感,这就是最成功的一件事。我们看绝大多数的作品,其实是没有情感的,都是一种风格。我希望设计师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设计,你这个案子想要传递的是什么情感。”

除了南京云行设计的作品,现场还有两套别具一格的作品引发了讨论的小高潮。一套是来自设计师乔雅(好好住昵称:NAMA-DESIGN)的《红砖小宅》,另一套是来自设计师吴状(好好住昵称:MOU建筑工社的)的《16号住宅》。

红砖小宅》是设计师乔雅为亲人打造的养老住宅。一直关注住宅适老化设计的周燕珉教授对这套作品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刚开始看方案的时候,就被红砖色彩打动了,加上白色的墙和光线感觉非常温暖,特别符合所在老社区的氛围。还有一点让我深受感动也很有学习价值的,就是设计师没有去追求极致的东西,而是对人物生活习惯进行了细致分析。女主人什么时候睡觉,两个人日常的交流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些都很生动。” 同时,周教授就院落的台阶和卫生间的一些细节处理,也给出专业的改善建议。

NAMA-DESIGN答辩作品《红砖小宅》

 

设计师吴状分享的作品《16号住宅》也是设计师本人的自宅。这套与自然完美融合,并且借鉴了园林手法的作品在答辩前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师答辩结束后多名观察员甚至现场预约参观。

评审周燕珉教授对这套作品的评价是「生动」,“刚才听到设计师介绍对于窗洞口的理解和运用,我认为说的特别好,他努力开的这几扇窗很出彩,把自然光吸纳进来,并且充分利用周边几个小院子将室内外空间沟通起来,使房子跟自然融合、变活,这是最大的亮点。整体来说是非常生动的设计。”

MOU建筑工社答辩作品《16号住宅》

 

作为曾经的园林规划师,观察员成员殷奕(好好住昵称:系园设计_因一)激动地表示:“这个是我特别期待特别喜欢的一个项目。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你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想要游走。它有两条流线导向,前院和后院,很符合我们参观园林的时候移步异景的感受。他把这些生活性的东西加进去之后就变成了古典园林到现代生活的转化,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作品。”

好好住认证设计师@殷奕现场发言

 

评审壹品曹则表示这是他当天最受启迪的一个项目,“很早之前我在网上看了这个项目,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私宅设计就应该这样,非常有自己的生活气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平面解决了原结构的很多问题,采光、收纳、与自然的交互等等。一些窗洞窗景的设计非常走心,我在学习建筑的作品,会发现它们都是关乎身体美学的东西,人跟空间在这么小的尺度里,能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呈现,非常棒。”

观察团成员吴波(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好好住昵称:吴波_顽鄙设计)则从「在地性」的角度分享了这两套作品的独到之处,“这套作品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跟刚刚的《红砖小宅》一样就是场地感,也就是所谓的在地性。在这个房子里的时候,我是知道我这个房子是在哪里的,这个对于我们做私宅的来说是特别难一个点,但它可能是这个作品的核心所在。刚才的红砖小宅是那个区域里的一个特色,离开那里红砖就不成立了。而在你这套作品中,充分利用了挡墙也好,还是仅有的光线也好同时在这个房子的存在,让我觉得我在这个房子里是知道我在城市的哪个地方。”

营造家奖金奖领航员吴波现场发言

 

03

10年后的未来

你想做什么样的设计?

 

流行也好,不跟风也好,听完一整天的交流,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真正的好设计,跟风格无关,跟主义无关,跟概念无关。看似迎合主流审美的作品,背后可能有着对居住者真诚的关怀,而有着独特面貌呈现的作品,可能最打动人的是这个面貌解决了什么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还关注流行,讨论流行呢?因为面对这场市场需求和设计追求之间的博弈,有追求的设计师一定会想要不被流行所裹挟,一定会想要做出有引领性的作品!

答辩会的现场,面对大家对种种风格、主义、概念的炙热讨论,我们提取到了几个可能对设计师有价值的观点。

 

周燕珉:未来更需要兼顾美学和实用性的方案

“从咱们国家人口的发展来看,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家庭结构和居住观念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我觉得慢慢的会转化成实用,但更加智慧的方向。极简不一定是适合未来的。比如老年人生活需要更加方便安全,日常使用的东西要看得见,够得着,所以特别极简的空间就不一定适合。年轻人现在喜欢极简,有时也是为了照相好看而牺牲实用。表面上简洁,符合美学,但是又是智慧的,实用的,这样的方案才是今后更加需要的。”

 

赖亚楠:不过度解读风格和概念,回到生活本质做设计

“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主义,我觉得这一切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回到家,打开水龙头,我洗到手的同时可以摸到肥皂,坐在马桶上可以抽到手纸。我觉得不管什么风格什么主义都不是一个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我们不要过度的定义和解读所谓的设计的概念,还是应该回到生活本质去做设计。”

 

壹品曹:任何项目的结束都不是设计师工作的结束

“任何项目的结束都不是设计师工作的结束,风格会一直在变,我更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关注后面的思考。我自己也在想,十年前请我做设计的人真的不应该找我,因为当年的设计能力真的很差。按照十年以后的心态重新思考原先空间的时候,会发现以往的空间你会有更多的解法,这也是作为设计师需要有的一直在学习的状态。”

 

冯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他留给时间

“针对今天一直在聊的风格问题,我分三个部分来谈我的思考。第一,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左边看到的是用户,是普通的居住者,右边看到的是千千万万的设计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设计师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业主遇到了,这样的配比才能出好的作品。但目前我们国家处在的这个阶段的人还比较少。第二,什么情况下才能知道想要什么,就是他经历的足够多,知道的足够多,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才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看到,每一届「营造家奖」参赛作品的风格都在变,但是当我们把这些风格放到历史的长河中,都是既定存在的,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放到生活里面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风格在驾驭生活,这个跟生活是两件事。第三,在我们这个国家,设计师也好,业主也好,大家都在学习室内设计这件事,今年我们知道了一点东西,大家都去追求那个了,明年又学到了一个东西,大家又去追求那个,我们用三四年的时间经历国外三四十年经历的事情,我们看到了非常尴尬的乱象,不着急,时间再往后推三到五年,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南京站答辩会上这场关于「流行」和「风格」的讨论,非常热闹,但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正如冯驌在现场所说,“我们会认为答辩会解决的问题是到答辩会现场来看如何做更好的设计,但实际上我发现,答辩会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去听设计师们讲他们设计背后的思考与过程,我们能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做设计,而不仅仅是如何做更好的设计。

 

10年后,你会做什么样的设计?答案十年之后才会出现,但也许你现在就可以开始思考。


(责任编辑:果园)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