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1946年出生于广州,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7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切斯特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学院从事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88年开始在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Pasadena)担任设计理论教学,93年升任为全职终身教授.负责全院的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史教学,多次担任国际规格艺术大展的评委工作,任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客座教授.著作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设计专业教科书中主要参考书,相关著作被汇编成《设计史论丛书》。90年代介入地产领域,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中国地产及建筑的发展带来新活的国际理念,并为中国近10家地产公司提供顾问式服务。
西方艺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的设计教育发展得非常快,艺术设计教育学生学费高于一般专业,因而刺激了各种类型的大学都纷纷开设这类专业。这么短时间开了这么多设计学院,应该怎样办,其实很混乱。从1980年代开始到现在,设计学院应该如何发展依然是争论不断,从来没有达成一个国内基本认同的教育结构的共识,就连许多基本的概念,比如是叫“设计”,还是叫做“艺术设计”,是叫“平面设计”,还是叫“传达设计”,也没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设想一个高等教育的学科,30年内还没有一个基本大家认同的学科结构,还处在摸索之中,是有点奇怪的。无论是理工医农,还是文史哲,或者音乐戏剧美术,都有相对稳定的学科结构。就是这个现代设计,迄今为止,也仅仅是用“创意”来取代了学科的结构。全国1400多个大学内开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过150万人,看起来的确很有些古怪了。 1998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7个专业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随着1999年高校的扩招,艺术设计专业迅速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除了原有的各大艺术院校外,其他综合类高校和理、工、农、外语等高等院校,以及各类职业技术学院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有近1400所,每年招收新生几十万人,并且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中国专业艺术院校大部分是在解放前的各种艺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大多数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在视觉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基础和办学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虽然对现代设计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这些院校一般都拥有比较完整的视觉艺术方面的教师队伍,学院的硬件也能够应付一般性的设计教学需要。近年来,尽管因设计教育规模急剧扩大而出现各种问题,但是还是能够比较迅速的做出调整,应付设计教育的一般性要求。 而大量的非艺术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中、专业大学中在这些年创办的设计专业,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与艺术院校相比,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间普遍不长,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我这些年回国,老是遇到这类问题: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是怎么办的。有时候一下子也解释不清楚,我最近正在修改我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这本书,在第一章里面正好有一段讲述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部分,我整理了一下,在博客上把这部分文章分段给大家看看,可能可以解释清楚一些困惑大家的问题。 西方艺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从历史来看,西方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是从传统艺术教育延伸出来的,它的基础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艺术的教育基础,而传统艺术教育,就是写实型的绘画训练基础,我们称之为“学院派”,起因是出自17世纪中期形成这个训练、教育的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开始于视觉艺术,所谓“视觉艺术”,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早期与设计有关的教育,主要是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包括首饰设计、陶瓷、编织、染织这些行业,后来出现的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影视设计(包括电影、摄影、录像),再发展到娱乐设计、界面设计( interactive design),多媒体设计、电脑艺术等等很多的学科来。现代设计形成于工业革命的后期,大概在1850年代以后,到1980年代因为电脑、数码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设计的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历程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了。 艺术教育开始于欧洲,是通过师徒制度来传授的,也就是说早年的艺术教育,仅仅是类似中国旧私塾类型的画室,一个画师带若干徒弟,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体系,学徒每天去画画,师傅指导,画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结业了,这种体制,在外文中叫做“ the atelier Method system”,在整个西方国家艺术教育史中都曾经有过。早年的画室师徒形式的作坊传授,是一种技艺传授,到后来,规模比较大一些,来学习的学徒也多了,希望有个较为统一的行业协会来协调,因此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叫做行会形式( guild)教育,其实也是师徒传授方式,但是有行会来管理,这类行会,主要是传授手工艺设计方面的技艺,好比石匠行会、金匠行会、画匠行会这类,言传身教、传授技艺。 在西方,如果追根溯源,最早的艺术学校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希腊建立的,这件事在帕拉图的著作中有所提及,帕拉图仅仅是简单的提了一句,说有画室教学徒,但是这学校当时具体如何,除了帕拉图的提到的一两句之外,在古希腊的经典中则完全没有其他记载了。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是在意大利发展得比较成熟,画室,在意大利称之为“工作室”(studio),因为当时经济发展,坊间、教会都需要很多艺术装饰的专业技工,因而工作室丛生,学画画,学雕塑,学建筑,也学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传统绘画的三个技法系统:透视学、人体解剖、色彩学,也就通过这些工作室传授给学生,这就形成了比较有系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在画室里面简单的模仿、涂鸦了。17世纪中叶,法国建立了皇家美
从历史来看,西方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是从传统艺术教育延伸出来的,它的基础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艺术的教育基础,而传统艺术教育,就是写实型的绘画训练基础,我们称之为“学院派”,起因是出自17世纪中期形成这个训练、教育的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开始于视觉艺术,所谓“视觉艺术”,也就是我们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早期与设计有关的教育,主要是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包括首饰设计、陶瓷、编织、染织这些行业,后来出现的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影视设计(包括电影、摄影、录像),再发展到娱乐设计、界面设计( interactive design),多媒体设计、电脑艺术等等很多的学科来。现代设计形成于工业革命的后期,大概在1850年代以后,到1980年代因为电脑、数码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设计的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历程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了。 艺术学院,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法兰西学院连为一体,学院里建立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学院,有更加明细的分工。不过,虽然规模大了,也建立了很讲究的校园,教育方法也还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室制度相似,依然是以视觉描绘技法训练为核心,这个制度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到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类似的美术学院,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波兰、德国、奥地利,一直到俄罗斯,都有美术学院的建立,并且基本都直属皇家管理,显示艺术服务的对象是皇室、贵族。因为皇室、贵族对艺术品、工艺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在19世纪中期都增添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这些设计专业,主要是手工艺类型,比如家具设计、灯饰设计、室内装饰、园林设计、首饰设计、陶瓷设计、编织和印染设计等等。到19世纪中期之后,再有发展,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s and Crafts),到欧洲的“新艺术”( Art Nouveau)运动,逐步发展到现代设计教育,在1920年代前后,逐步在欧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特别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苏联的福库特马斯设计学院中,奠定了基础课、理论课、设计专业课三个教学结构的基础课程组群,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发展、普及与成熟化,在1960年代,美国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衰退,波普艺术、概念艺术逐步抬头,美术学院中的绘画教育逐步衰败,设计教育日益坐大,到20世纪后期,世界上大部分的艺术学院教育进入设计为主的阶段,而造型艺术教育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专业,并且教育内容含糊不清、处在一种混沌发展的状态中,前景不明。 巴黎美术学院 西方的艺术教育,分为培养艺术家、设计师的精英型教育,和给一般民众提供美育目的的大众化艺术教育两个类型。精英型艺术教育,由独立的艺术学院为主负责,而民众型的美育,作为选修课在众多的综合性大学、社区大学的艺术系内进行。美育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艺术教育在的欧洲是不分年龄对象的,什么人都可以学艺术,小孩、青年、成年、老年人都可以学习。因为是美育,接触得越多,人的修养好文化越高,因此导致西方的艺术教育的场所多元化,包括独立的艺术设计学校、综合性大学内的艺术学院好艺术系、博物馆附设的学校、独立工作室、私人画室、甚至一些娱乐场所、社区服务中心,还有就是众多的职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都有艺术课可以上,现在有些西方的监狱里都组织艺术学习,概念是认为文化修养、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可以改造人。 艺术这个词,在英语中是art,但是大多数艺术学院往往用复数形式,称之为arts,因为泛意的arts 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等众多的范畴,如果仅仅是视觉艺术,就叫做fine art ,也就是我们从日本沿用过来的“美术”的说法,不过,从1960年代以来,美术不再是“唯美之术”,“fine art ”不“fine”,因而越来越多的院校往往用笼统的art来称艺术,也有一些学院用“视觉艺术”来代替“艺术”这个简单的称谓。从传统发展来看,艺术教育的第一大范畴是“视觉艺术教育”(visual arts education),这个名词其实在西方也包括了表演艺术在内,表演艺术,叫做performing art,一方面包括了演艺在内,但是在“纯艺术”(art)里面,也自成一体,是一种类型的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教育有几个比较公认的特点:教育有标准;有教学指导程序,有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艺术技巧、审美经验、文化修养三方面构成的。在设计课程中,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训练和启发。这几个特点,也就是专业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的原则。 艺术和设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教育差异化大,全世界的艺术院校的方式都有共同点,美国36家独立艺术学院,每家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样是大家都遵循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特点,或者叫做原则。都教授艺术技巧(虽然什么是技巧,各自所教的不同),都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经验,都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创意能力”(creativity)。虽然大原则一样,但是在教学上也都有自己的差异性。估计在所有高等教育学科中,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商科教育比较,艺术和设计教育最庞杂、最不统一、最具有多元化特点了。从文艺复兴以来,比较固定的课程是素描、绘画、造型训练,现在则更多侧重于观察、解释、发现、解决问题这方面的训练。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经历了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百年过程,有些国家、地区也体会到缺乏统一体系造成的教育质量保证的困难,因此努力成立一些基本的要求,防止艺术教育的过分自由化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努力,有一些成果体现,我们称之为比较固定的“艺术教育模式:(Prominent models ),所见到比较多的这种系统,大概有如下几个: 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的艺术院校之间通过反复的协商和研究,提出六个(三对)重点,是加拿大 艺术教育开始于欧洲,是通过师徒制度来传授的,也就是说早年的艺术教育,仅仅是类似中国旧私塾类型的画室,一个画师带若干徒弟,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体系,学徒每天去画画,师傅指导,画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结业了,这种体制,在外文中叫做“ the atelier Method system”,在整个西方国家艺术教育史中都曾经有过。早年的画室师徒形式的作坊传授,是一种技艺传授,到后来,规模比较大一些,来学习的学徒也多了,希望有个较为统一的行业协会来协调,因此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叫做行会形式( guild)教育,其实也是师徒传授方式,但是有行会来管理,这类行会,主要是传授手工艺设计方面的技艺,好比石匠行会、金匠行会、画匠行会这类,言传身教、传授技艺。 在西方,如果追根溯源,最早的艺术学校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希腊建立的,这件事在帕拉图的著作中有所提及,帕拉图仅仅是简单的提了一句,说有画室教学徒,但是这学校当时具体如何,除了帕拉图的提到的一两句之外,在古希腊的经典中则完全没有其他记载了。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是在意大利发展得比较成熟,画室,在意大利称之为“工作室”(studio),因为当时经济发展,坊间、教会都需要很多艺术装饰的专业技工,因而工作室丛生,学画画,学雕塑,学建筑,也学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传统绘画的三个技法系统:透视学、人体解剖、色彩学,也就通过这些工作室传授给学生,这就形成了比较有系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在画室里面简单的模仿、涂鸦了。17世纪中叶,法国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法兰西学院连为一体,学院里建立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学院,有更加明细的分工。不过,虽然规模大了,也建立了很讲究的校园,教育方法也还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室制度相似,依然是以视觉描绘技法训练为核心,这个制度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到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类似的美术学院,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波兰、德国、奥地利,一直到俄罗斯,都有美术学院的建立,并且基本都直属皇家管理,显示艺术服务的对象是皇室、贵族。因为皇室、贵族对艺术品、工艺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在19世纪中期都增添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这些设计专业,主要是手工艺类型,比如家具设计、灯饰设计、室内装饰、园林设计、首饰设计、陶瓷设计、编织和印染设计等等。到19世纪中期之后,再有发展,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s and Crafts),到欧洲的“新艺术”( Art Nouveau)运动,逐步发展到现代设计教育,在1920年代前后,逐步在欧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特别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苏联的福库特马斯设计学院中,奠定了基础课、理论课、设计专业课三个教学结构的基础课程组群,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发展、普及与成熟化,在1960年代,美国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衰退,波普艺术、概念艺术逐步抬头,美术学院中的绘画教育逐步衰败,设计教育日益坐大,到20世纪后期,世界上大部分的艺术学院教育进入设计为主的阶段,而造型艺术教育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专业,并且教育内容含糊不清、处在一种混沌发展的状态中,前景不明。 (责任编辑:warting) |